3月12日,历时近一年,建邺区兴隆街道苍山路社区滨江奥城观澜苑小区地下停车场改造工程竣工交付。原先破损的路面全面修缮,斑驳的墙壁粉刷一新,赢得小区居民一片点赞。
观澜苑小区建于2008年,地下停车场年久失修导致地面翻砂、坑洼不平,住户投诉不断。但改造停车场要小区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同意,改不改、怎么改,一度“众口难调”,工程推进十分困难。
(相关资料图)
改变发生在去年6月,贯彻落实建邺区委组织部《党员楼栋长联户工作实施方案》,兴隆街道从网格内的社区党员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物业公司党员等群体中遴选了一批党员楼栋长,广泛动员党员群众争做“自我管理、自我治理”的先锋,让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真正触达居民。有着20年党龄的潘海洪被推荐为观澜苑的楼栋长,“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协调推进地下停车场改造。
噪声、灰尘会不会影响生活?改造期间车怎么停?多久能搞好……起初,部分居民对停车场改造心有疑虑,甚至持反对意见。潘海洪发挥亲邻里、知民情优势,发动党员积极分子挨家挨户做工作,花了近半年时间,改造工程征得绝大多数居民同意,得以顺利推进。
“相比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对楼栋长更信任,他们就是居民的邻居、熟人,更容易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苍山路社区党委书记汤英霞说,有了党员楼栋长,邻里关系更和谐了。
兴隆街道党工委认为,基层治理重在社区,社区治理重在小区,小区治理重在楼栋。楼栋长人头熟、情况明,与居民互动频繁,是社区与居民沟通的桥梁纽带,也是辖区基层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兴隆街道共选配楼栋长240名,其中党员占半数以上,组织楼栋长工作培训合计332人次,党员楼栋长上门走访联户10341户,帮助解决小区环境卫生、治安保卫、停车出行、邻里纠纷等各类问题43件。
“党员楼栋长”为基层治理添“栋”能,兴隆街道辖区有了一系列“微变化”——
在上新河社区精金花园小区物业经理兼党员楼栋长朱长梅的日记本上,谁家要疏通厨房下水管道,谁家有老人要上门理发,哪户是出租屋要检查电路安全等,房号、具体需求和联系方式全部写得清清楚楚。“党员楼栋长通过‘串门子’‘拉家常’,掌握民情民意,了解群众所急所盼,就是我们社区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上新河社区党委书记方慧说,党员楼栋长让社情民意更畅通了。
党员楼栋长不仅是化解矛盾的重要力量,还是服务民生的重要补充。去年疫情期间,党员楼栋长积极参与外地来宁人员居家健康监测、生活必需品购买、防疫物资配送等工作,随时随地为居民排忧解难。听雨苑小区曾因出现阳性病例进行封控管理,街道第一时间组织党员楼栋长队伍,每天为不会做饭的年轻居民送饭上门,小区解封当天,该居民就主动找到社区说,“我也要做志愿者。”
建立健全党员楼栋长制度,兴隆街道坚持群众选人,组织岗前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党员楼栋长每两周向网格报告1次联户情况,每月与困难群众等重点户进行1次沟通联系,每季度开展1次座谈交流,每半年动员联户群众共同开展1次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完成1轮走访,切实发挥基层党员骨干在加强基层治理、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与此同时,依托“建邺智慧党建”系统建立楼栋长信息库,通过社区公示栏、小区微信群等渠道公开党员楼栋长人选和联户范围,为党员楼栋长颁发聘书,配备工作牌和联户工作日志,亮出党员身份,发挥先锋作用。
“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员楼栋长是重要组成部分。”兴隆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街道将继续推进党员楼栋长联户工作标准化规范化长效化,通过考核评价和激励举措,激活党员楼栋长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的新“栋”力,进一步推动形成居民自治,社区、社会和政府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来源:新华日报